圖錄號: 740
估價RMB: 40,000-60,000
成交價RMB: 46,000(含傭金)
740
童第周(1902~1979)、葉毓芬(1906~1976)夫婦?舊藏有關生物學工作筆記一批
筆記本約三十一冊、文稿約十六頁
說明:此為童第周、葉毓芬夫婦舊藏有關生物學工作筆記一批,共計約31冊,散頁約16頁。童第周、葉毓芬二人被譽爲中國生物學界的“居里夫婦”。本批筆記大多集中于1961至1966年間,涉及玻璃海鞘吸去髓部、海星卵成熟前分化、兩棲類細胞核移植、金魚和鰟鮍魚細胞核移植、金魚和鯽魚細胞核移植等研究內(nèi)容,大部分為實驗記錄,也包含《兩棲類不同亞目間的細胞核移植》文稿、學生的實驗記錄以及耗材領取記錄。這一時期童第周、葉毓芬在核質關系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,于1963年首次完成魚類的核移植研究,爲20世紀70、80年代國內(nèi)完成魚類異種間克隆和成年鯽魚體細胞克隆打下基礎。
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贈《中國海洋蜉蝣硅藻類》《中國海洋蜉蝣橈足類(上卷)》二冊,王家楫簽贈《廢水生物處理微型動物圖志》一冊,《電子系統(tǒng)講稿》一冊。
[TONG DIZHOU AND YE YUFEN] BIOLOGY WORK NOTES
About thirty-one notebooks and sixteen pages of manuscript
RMB: 40,000-60,000
作者簡介:1. 童第周(1902~1979),浙江鄞縣(今寧波市鄞州區(qū))人,生物學家、教育家、社會活動家,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奠基人,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,生物科學研究的杰出領導者,開創(chuàng)了中國“克隆”技術之先河,被譽爲“中國克隆之父”。
??2. 葉毓芬(1906~1976),浙江鎮(zhèn)海人,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,歷任同濟大學講師、復旦大學講師、山東大學動物系副教授、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副研究員,是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夫人。童第周、葉毓芬二人被譽爲中國生物學界的“居里夫婦”。
西泠拍賣網(wǎng)上刊載的所有內(nèi)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、圖片、聲音、錄像、圖表、標志、標識、廣告、商標、商號、域名、軟件、程序、版面設計、專欄目錄與名稱、內(nèi)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,均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》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、商標權、專利權及/或其它財產(chǎn)所有權法律的保護,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/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。
未經(jīng)西泠拍賣網(wǎng)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,任何人不得變更、發(fā)行、播送、轉載、復制、重制、改動、散布、表演、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(wǎng)的局部或全部的內(nèi)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(wǎng)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,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特別地,本網(wǎng)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, 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。除經(jīng)本網(wǎng)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、使用等目的外,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、修改、經(jīng)銷、轉儲、發(fā)表、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。否則,本網(wǎng)站將依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及相關法律追究經(jīng)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。
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(wǎng)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(yè)用途、非盈利、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(yè)、盈利、廣告性目的時,需征得西泠拍賣網(wǎng)及/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。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(guī)定,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(wǎng)及/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。